您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安全警示

防电信诈骗,远离非法买卖“双卡一号”

来源:海南反诈中心 时间:2024-03-21 17:12:09

手机被锁定 5万多元被盗

一觉醒来,深圳的何先生发现自己的手机被锁定,同时,某购物平台账户遭陌生人盗刷,犯罪分子使用白条消费和申请贷款,一夜间洗劫了5万多元。

 

随后何先生发现,自己的手机曾经被一个陌生号码接管。来自运营商的短信显示,这是一项办理添加副号的业务,何先生的手机号码被犯罪分子添加为副号。当副号手机关机,所有短信都会被主号接收,犯罪分子在此期间接收何先生的短信验证码,进而作案。

“副号”≠“亲情号”

不用身份证、不用银行卡、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用知道,钱就这样不翼而飞。副号究竟是什么东西?

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“亲情号”,但“副号”和“亲情号”并不是一回事。

亲情号通常指不同机主、不同号码,为了彼此之间通话更便宜而开通的话费套餐,

副号则是由运营商提供的“一卡多号”业务,在不换手机、不换SIM卡的基础上,用户可以增加最多3个真实手机作为副号。主副两个号码可同时待机,并可根据需要,自由选择其中任一号码拨打、接听电话、收发短信。

回复短信不可过于随意

那么,何先生的手机号是怎么成为犯罪分子的“副号”的呢?

犯罪手法还原 

第一步:买料。犯罪分子在网上购买泄露的姓名、银行卡号、身份证号和预留手机号,俗称为“四大件”。 

第二步:钓鱼。犯罪分子向已经掌握了银行卡信息的用户,发起绑定副号的业务申请,以广撒网的方式寻找作案对象。一旦你误回复了,就上钩了。 

第三步:强迫关机。由于主号只有在副号关机的情况下才能接管短信,犯罪分子这时一般会采用两种手段,一是利用短信轰炸强迫目标把手机关机,二是利用手机云服务,对手机进行远程操作。 

第四步:空手套白狼。利用主号收到的短信验证码,犯罪分子对手机号码绑定的网购账户进行洗劫。 

花样叠出,防不胜防!对于这类诈骗来说,在接到各类短信通知后,一定要看清短信内容,不可随意回复。 

“短信保管”业务也不太安全 

短信保管业务开通后,便可以在运营商的服务器上保存你的手机短信,现在,不少手机厂商的云服务也在做同样的事情。然而,这却是个暗藏危险的功能。

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?

犯罪手法还原

第一步:获取各类账户信息。利用软件对高概率数字序列进行尝试,利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,破解用户的网络身份、网银账号、手机营业厅等账户信息。 

第二步:开通短信保管和短信拦截业务,获取验证码。这是最关键的一步。开通这一业务后,保证登陆安全的动态验证码就顺利成了犯罪分子的囊中之物。 

第三步:开通实体SIM卡。此时,犯罪分子就可以伪装是受害人,在网上营业厅申请4G换卡业务。为了便民,有些运营商会直接就可以把卡快递到指定地址。 

既拦截了短信,又复制了SIM卡,诈骗分子就能“为所欲为”了。 

大家知道,许多重要服务都依赖手机验证,如果你将手机短信同步备份到服务器上,就增加了暴露机会,一旦网上营业厅服务密码被盗,或云服务登录权限被盗,就等于在“裸泳”。 

冷门业务的漏洞被骗子盯上 

反诈骗举报平台“猎网平台”发布的《2016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》提出,2016年以来,网络诈骗主要呈现几个明显的特点:

手机卡成为新的盗窃目标; 

利用短网址、微云分享链接跳转到钓鱼网站; 

知名招聘网站、语音平台进行公开招聘; 

真假难分的钓鱼网站; 

精准诈骗的实施; 

诈骗专业度越来越高; 

利用新业务和冷门业务漏洞实施诈骗; 

利用云盘、同步软件进行信息窃取。 

这其中,便提到了手机卡以及冷门业务的漏洞。

海口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提示:为了您和家人的财产安全。务必做到: 

①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,陌生链接勿点,定期修改社交账号密码,避免手机联系方式等信息遭到泄露;提高安全意识。 

②手机副号诈骗同样离不了当事人去二次确认信息,应当及时中断回复,避免失误操作。 

③凡是谈到银行卡转账让提供卡号的、冒充客服 索要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的或者是让开通网银接受检查,还有一些中奖的电话,要求先汇款、陌生信息短信让点链接一律不要相信,同时,还有一些网站要登记个人银行信息的,一律不要录入,这有可能牵涉到个人信息泄露。

主办单位:中共海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承办单位: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
版权所有:海南省网络舆情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琼ICP备19023109号 琼公网安备 1101050203885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