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社交已成为现代工作和生活中
不可或缺的一部分
电信网络诈骗分子也趁机
利用这一便利渠道
精心设计各种骗局让不少人防不胜防
将目标对准了企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
当在熟悉的工作群内
收到“老板”的转账指令
该立即转账?
还是留个心眼?
案例回顾
3月26日,儋州市洋浦经济开发区某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吴先生(化名)正在午休,突然手机响起提示音:显示其被拉进了一个新的工作群。“工作群前几天刚好莫名被解散了,现在终于重新建群了”。看到群成员里熟悉的领导、同事昵称头像,吴先生丝毫没有产生疑心。
然而,就在进群不久之后,一条看似平常但却十分紧急的工作指令突然在群内发出:小吴,根据工作要求,你现在抓紧从公司账户中转一笔业务往来款到这个账户,抓紧时间办妥。头像是老板的头像,昵称是老板的昵称,就连字里行间的语气都与公司老板相似。收到工作指令后,吴先生迅速赶往金融机构办理业务,将一笔大额资金转入了“老板”所指定账户。
很快,公司有关管理人员收到了资金变动信息,并立即向吴先生核实情况,核对之下发现公司负责人根本没有做出过转账指令,吴先生系遭遇了“冒充领导”诈骗,而“工作群”内的“老板”则是诈骗分子假冒的。
接到企业求助后,儋州市公安局高度重视,市反电信诈骗中心第一时间开展“止付冻结”,与诈骗分子“抢时间”,最终紧急止付挽回了绝大部分损失。
目前,相关嫌疑人已到案,案件正在依法办理当中。
诈骗套路拆解
第一步:组建新工作群
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,冒充公司领导组建新的工作群,将受害者拉入一个看似正常的工作群里。
第二步:伪装身份,骗取信任
群聊中诈骗分子使用与领导一样的头像、名称冒充领导,并使用与受害者领导相似的语气,让受害者对诈骗分子的身份产生误判和信任。
第三步:诱导转账,实施诈骗
骗取信任后,诈骗分子编造公司往来汇款等各种理由,要求受害者将资金转入诈骗分子指定的账户,实施诈骗。
如遇到自称熟人、领导,通过短信、微信、QQ、钉钉、企业微信等方式添加好友,或被拉入群聊,并要求转账汇款时一定要提高警惕,务必致电或当面核实身份、信息的真实性,避免被骗;建议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,并严格遵照执行。如不慎被骗或遇可疑情形,请注意保护证据,立即拨打电话报警。
网信部门依法查处UC平台破坏网络生态案件
2025-09-24 16:33:14网信部门依法查处今日头条平台破坏网络生态案件
2025-09-24 16:31:47今日辟谣(2025年9月23日)
2025-09-24 16:23:59“百万保障”到期要扣钱?真实案例提醒您别再被骗啦!
2025-09-24 16:16:59今日辟谣(2025年9月22日)
2025-09-23 17:14:39秋分至,丰收节:这份“秋日指南”请收好
2025-09-23 17:10:37主办单位:中共海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: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版权所有:海南省网络舆情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琼ICP备19023109号 琼公网安备 1101050203885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