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安全警示

别被“信任”坑了,“熟人”求助要小心!

来源:“椰城反诈”微信公众号 时间:2025-09-11 17:00:51

“在吗?我最近遇到点急事儿,急需用钱,你先转5万块到这个账户上,我晚点儿还你。”

“是我,我手机坏了,这是新号码,帮我给客户转笔定金,账号刚刚发给你了。”

当你收到“熟人”的求助信息,请务必多问一句,因为这可能不是真朋友遇到了急难,而是诈骗分子冒充熟人设下的 “信任陷阱”,就等你一时疏忽把钱转到他们的账户上。

一、诈骗套路解析

1.精准获取信息,伪装身份。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购买个人信息(如通讯录、社交账号好友列表、工作关系网,精准掌握受害人的亲友、同事、领导的姓名、职务等信息,随后注册相似账号、模仿语气,或直接盗用账号,让受害人初步相信对方就是受害人认识的人。

2.营造紧急氛围,卸下防备。诈骗分子以“急事”为借口,比如“出差被困急需用钱”“孩子住院要交押金”“领导让垫付项目款”“手机丢失换号联系”等,用简短急促的语言催促,利用受害人“怕耽误事儿”“不好意思核实”的心理,让受害人没时间细想。

3.回避核实,逼迫转账。当受害人提出“视频确认”“打电话问问”时,诈骗分子会找各种理由拒绝,如“我在医院,不方便接电话”“手机快没电了,先把钱转过来再说”“这点小事儿还要核实?太见外了吧”,甚至用“领导催得紧,耽误了事儿你得担责任”等来施压,逼受害人尽快转账。

4.得手后消失,或继续骗钱。一旦受害人转账成功,诈骗分子会迅速拉黑受害人;若被发现疑点,诈骗分子可能会再编一个理由继续诈骗,直到受害人彻底醒悟。

二、真实案例

市民陈先生被一名陌生抖音用户关注,他查看对方头像后,误将其认作自己的国外朋友,随即私信询问对方近期情况。对方称正准备买机票回国,却无法完成支付,希望陈先生帮忙代付。紧接着,对方又提供了一个名为 “李经理” 的微信账号,让陈先生添加以对接代购机票的事宜。

随后,对方向陈先生发来虚假转账截图,声称款项需 24 小时才能到账。陈先生信以为真,便联系“李经理”,按照其提供的账户准备转账。因个人账户余额不足,陈先生向亲戚借钱时,被亲戚提醒可能遭遇诈骗。他立即通过电话联系国外朋友确认,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,最终损失20000元。

警方提示

1. 凡是“熟人”借钱、转账,务必多渠道核实,如打电话、发视频、当面确认,切勿仅凭文字信息就轻信,尤其要警惕“不方便接电话”的理由。

2. 涉及公司财务、公款转账,必须严格走流程!无论“领导”语气多急,都要通过当面汇报、官方联系等方式二次确认,绝不私下操作。

3. 保护好个人信息,不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。不随意透露亲友、同事的联系方式和职务信息,定期检查社交账号隐私设置,避免账号被盗用。

主办单位:中共海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承办单位: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
版权所有:海南省网络舆情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琼ICP备19023109号 琼公网安备 1101050203885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