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安全警示

转发提醒爸妈!AI骗术、免费陷阱……谨防这些专坑养老钱的套路

来源: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时间:2025-10-29 17:23:16

 随着科技发展与养老需求增长,不法分子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手段愈发隐蔽多样,如虚假投资、AI骗术、高息集资、免费陷阱等,精准拿捏老年人认知盲区。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一一拆解这些套路,助力网民筑牢“养老钱”防护墙。

  套路一

  热门科技概念包装:瞄准“跟风理财”的老年人

  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“区块链”“数字货币”“虚拟货币”“元宇宙”“数字藏品”等科技概念的认知空白,将其包装成“低风险高收益”的“风口投资项目”,以“短期回本、收益翻倍”为噱头,通过线下讲座、社区推广诱导投钱。

  实际上,这些所谓的“项目”既无实际业务、也无盈利模式,本质是“拉人头赚佣金、炒概念套本金”的庞氏骗局:前期用新投资者的钱给旧投资者“分红”制造盈利假象,一旦后续资金断裂、项目崩盘,老年人投入的所有资金会瞬间清零。且因涉事平台多为境外注册或虚假主体,后续维权难度极大。

  套路二

  AI骗术三重围猎:精准突破老年人心理防线

  不法分子借AI技术,利用老年人辨别能力较弱和对“权威信息”“情感关怀”的信任心理,设三类骗局:一是AI仿真主播编造虚假政策,制造“认知偏差”。AI生成的短视频里,“新闻主播”播报子虚乌有的政策福利:“70岁以上老人坐火车半价”“国家免费发放养老补贴”……这些内容往往嫁接真实场景,搭配逼真的主播形象,让老年人难辨真伪。二是AI虚拟人设套取情感信任,诱导“非理性消费”。不法分子用AI生成数字人账号,以“贴心晚辈”“健康专家”等亲和人设,凭预设话术获取老年人信任后,诱导老年人购买高价劣质保健品、仿冒珠宝,有的还会说服老年人开通“亲情付”“授权转账”,悄无声息转走资金。三是AI深度伪造“熟人音视频”,实施“精准诈骗”。不法分子通过收集老年人亲友的语音、照片,用AI技术合成逼真音视频实施诈骗。

  套路三

  高息理财陷阱:围猎老年人养老钱

  不法分子以“高息高回报”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,致老年人财产与精神双重受损。涉事非法机构通常并无金融牌照,却冒用“国家项目”“政府背景”招摇撞骗,典型套路为:虚构政府背书→组织实地考察→承诺保本高息→初期兑现收益→最终卷款跑路。具体分三类:一是假借养老机构吸资:无实体养老机构、不提供实际照料服务,却“碰瓷”正规机构(如租场地办活动、谎称合作),以办卡返利、福利补贴等诱骗老年人储值。二是超能力承诺圈钱:部分机构超床位供给能力承诺服务,或超自身盈利水平承诺还本付息,借办“贵宾卡”“会员卡”“预付卡”名义,通过向老年人收取高额会员费、保证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。三是虚设养老项目骗钱:虚构养生基地、养老公寓等,借投资加盟、出租床位、“时间银行”等名义,以承诺高额收益、返本销售、售后返租、约定回购为幌子非法吸收资金。

  套路四

  “免费福利”钓大鱼:小恩小惠引上钩

  不法分子以“免费”为噱头,用小恩小惠诱导老年人参与活动,最终实施诈骗或非法集资。常见套路有四:一是免费礼品:以鸡蛋、米油、面条为饵,诱导老年人参加活动、讲座,为后续推销铺垫。二是免费旅游:前半程游玩,后半程推销万元“养老床位卡”,或借“旅居养老”考察之名,以储值返利、投资分红非法吸资。三是免费体检:夸大老年人病情,推销成本仅几十元的天价“特效药”。四是免费讲座:借“养生课堂”名义,最终兜售“原始股”“虚拟币”骗钱。

  尽管这些骗局的花样不断翻新,但其核心目标始终是老年人的“养老钱”。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在此提示,防范诈骗,既需要老年人主动提高防范意识,牢记“天上不会掉馅饼”,对“高收益”“免费领”等说辞保持冷静,遇到拿不准的事,第一时间向子女、社区工作者或正规金融机构咨询;也需要家庭、社会共同发力,加强反诈宣传,曝光诈骗套路,完善养老领域监管。唯有多方协同,才能为老年人筑起安全屏障,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远离财产损失的风险。


主办单位:中共海南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承办单位: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

版权所有:海南省网络舆情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
琼ICP备19023109号 琼公网安备 11010502038855号